对于当前全国执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其中的章节对不同建筑类型和不同建筑高的外保温材料防火性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为了保障建筑节能工程的安全性,各个地区也纷纷出台了地方性规定。山东省日前发布的关于保温防火规程的征求意见稿中,则列入了热固性保温材料的应用建议。关于这两种材料的对比,热固性材料和热塑性材料的定义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塑料可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为线型聚合物,受热时可熔融,流动,可多次重复加工成型;热固性塑料是体型聚合物,在加工过程中固化成型,此后不再能加热塑化,重复成型。所以,区分热塑性和热固性保温材料首先要从分子结构来进行区别,热固性保温材料是体型分子结构,而热塑性保温材料是线型分子结构。热固性和热塑性保温材料的遇火表现是不同的,热固性保温材料遇火时表面形成炭化层,不熔化、无熔融滴落物产生;而热塑性保温材料遇火收缩、熔化,有熔融滴落物产生。热固性保温材料一般是指硬泡聚氨酯泡沫(PUR)、硬泡聚异氰脲酸酯泡沫(PIR)、酚醛泡沫(PF)。热塑性保温材料一般是指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石墨改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SE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
国内权威消防研究机构如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对采用热固性和热塑性保温材料的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包括标准的窗口火试验即《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试验方法》GB/T 29416-2012、实体建筑的火灾模拟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热固性保温材料时,在不设置防火隔离带的条件下,也能满足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要求,充分验证了采用PUR、PIR、PF等热固性保温材料的系统的防火安全性能更为可靠。”
在去年辽宁省出台的《辽宁省民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防火暂行规定》的通知 辽公通[2014]234号文,也有类似的规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辽宁省的这份规定,小编特别在今天的公众号推送里附带增加了一篇介绍辽宁发文的全文。
上海市在上个月出台的地方性标准,大部分内容与国标接近,稍微严格一些,对既有建筑改造则要求全部采用A级保温。全篇未曾提出过热固性与热塑性的区分。
早在2012年北京市出台了一份《关于加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外保温材料使用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二章节“加强建筑外保温材料的使用管理:(一)本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的建筑外保温工程中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以及燃烧性能为复合A级的热固性保温材料。”算是第一次提到了热固性材料字眼。
通过上述的不同地区不同的保温防火规定来看,政策上对热固性保温材料确实有明显的偏爱。从材料火烧原理来看,热固性保温材料确实比热速性要好。小编的朋友曾今亲历过热塑性有机保温材料XPS板在现场被引燃,短短几分钟内被烧个精光,消防车根本来不及,烧得太快了。小编也曾亲眼见过热固性保温板大型火试验,现场材料得碳化现象非常明显。